富康人生活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团队旅游,就选趣之旅旅游定制-企业团建-公司旅游
富康人生活网用户必读
《《广告位招商...》》
查看: 2349|回复: 0
收起左侧

《经济学》

[复制链接]

66

主题

114

回帖

1031

积分

康人师二

救生特工RLA

Rank: 6Rank: 6

性别
威望
1
注册时间
12-5-12
居住地
广东省 深圳市 宝安区 龙华街道
园区
深圳龙华科技园
富康人分属
在职员工(3~5年)
QQ
发表于 14-6-19 12:5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机会成本概念与一般理解的成本概念有何联系和区别?生产一种有用物品的“机会成本”与经济效率(或称“效益”)的关系如何?
在西方经济学中,成本一般指厂商在组织生产活动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即为获取一定经济成果而支出的一切费用,它不仅包括原材料、燃料、动力、辅助材料、固定资产折旧、员工工资等费用,还包括资本的保持——利息、土地租金——地租、——企业家才能的报酬——利润(企业家才能的报酬——利润,是指生产成本中的“正常利润”)。这样的成本也称为生产费用。而机会成本则是指一定的生产要素被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用于生产另一种产品时可能获得的最大收益。例如,企业主用自己的资金办企业的机会成本就等于他把这笔资金借给别人可能得到的利息。企业主自己当企业经理的机会成本时他到别处就业可能得到的报酬。生产A产品的机器转向生产B产品,B产品的机会成本时生产A产品时得到的利润收入。显然,生产费用所体现的成本与机会成本是有区别的,因为机会成本并不是生产中直接支出的生产费用。但二者也是有联系的,考虑生产成本和机会成本都是为了考察利润或者说经济活动的效益,如果B产品的生产成本(生产费用)不变,生产A产品的成本上升从而获得的利润下降,则B产品的机会成本下降;生产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越高,说明这种生产的效率或者说效益就越低。相反,生产一种有用物品的机会成本越低,表明这种物品生产上的效率就越高。
2、怎样区分“技术效率”与“经济效率”?请论证说明“技术上有效率一定是经济上也有效率”这个命题是否正确。经济效率与生产资源的稀缺性关系如何?
2、“技术效率”和“经济效率”都是生产效率问题,但前者纯粹是从生产技术的角度考虑技术的可行性问题,比方说生产一定产品,应当投入多少劳动力,多少设备,但经济效率还需要考虑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如何使用生产要素次啊能使得生产成本更低。技术上有效率的不一定是经济上有效率的。例如,某一工程仅从技术角度考虑的话,则投入一定数量劳动力再加上少量先进的设备就是有效率的。然而,如果劳动力工资很低,而先进设备却十分昂贵,则从经济效率考虑,宁可更多用劳动力,用些简陋的老设备代替先进设备,这样会更合算些。反之亦然。一般说来,越是稀缺的资源,其价格越昂贵,则采用这种资源进行生产,成本越高,经济效率越低。
1、怎样理解某种商品的消费者的负斜率需求曲线和某种商品的生产者的正斜率供给曲线都是表明了他们愿望的最大限度?
1、某种商品(正常商品)的消费者的负斜率需求曲线表示的是,在某一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最多只愿意购买多少。如果他要购买更多,价格必须更低些;或者反过来说,要消费者购买一定数量,价格至多只能是多少。因此,负斜率需求曲线表明的是消费者购买行为中愿望的最大限度。同样,正斜率供给曲线表示的是,在某一价格水平下,生产者只愿生产多少。如果要他生产更多,价格必须更高些。因此,该曲线表明的是生产者在价格和产量关系方面的愿望的最大限度。
2、指出发生下列几种情况时某种蘑菇的需求曲线的移动方向,左移、右移、还是不变?为什么?
(1)卫生组织发布一份报告,称这种蘑菇会致癌;(2)另一种蘑菇的价格上涨了;(3)消费者的收入增加了;(4)培育蘑菇的工人工资增加了。
(1)对此蘑菇的需求曲线会向左移。因为卫生组织发布的该蘑菇会致癌的报告会使得人们普遍产生对食用此种蘑菇的恐惧心理,从而在任一价格水平下大大减少对它的需求量。
(2)此蘑菇的需求曲线会向右移。因为各个品牌的蘑菇属于互替产品,当另一种蘑菇的价格上涨后人们会减少对那种蘑菇的需求量,并通过多消费此种蘑菇来实现替代。因而在任一价格水平下增加了对此种蘑菇的需求量。
(3)此种蘑菇的需求曲线会向右移。因为消费者收入的增加意味着他们购买力的增强,这将使他们增加对这种蘑菇仔内的正常商品的需求量,并且在任一价格水平下都是如此。
(4)此种蘑菇的需求曲线不变,如果不考虑培育蘑菇的工人作为消费者对此种蘑菇的需求的话。因为培育蘑菇的工人工资增加只影响蘑菇的供给成本进而影响其供给曲线,对需求曲线则不发生影响。
3、下列事件对产品x的供给有何影响?
(1)生产x的技术有重大革新;(2)在产品x的行业内,企业数目减少了;(3)生产x的人工和原材料价格上涨了;(4)预计产品x的价格会下降。
(1)产品x的供给将增加。因为产品x的生产技术的重大革新将提高其劳动生产率,从而在任一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产品x的数量较前有了增加,表现为其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2)产品x的供给将减少。因为生产产品x的企业数目的减少将直接减少在任一价格水平下产品x的供给量,表现为其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3)产品x的供给将减少。因为生产x的人工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将提高其生产成本从而减少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产品x的数量,这表现为其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4)产品x的供给将增加。因为当产品x的价格预计要下降时生产者会赶在价格下降之前尽量多生产和出售产品x,以免受或少受跌价之损失,其供给曲线便会向右下方移动。
1、人们从经验中总结出对消费品需求的“需求定律”,即商品的销售价格与其销售量反方向变化。请解释问什么客观世界或人的行为存在这种规律性现象。
1、商品对消费者所产生的边际效用代表消费者对该商品希望获得的程度。人们货币收入的大小决定着消费者每单位货币对他的效用,并假定它在购买中保持不变。消费者只有在所得商品的边际效用等于支付的货币的效用,即 时,他才愿意购买。这里 代表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P代表商品的价格。购买的商品的数量越多,该商品对购买者的边际效用越低,他对每单位商品愿意支付的价格就越低,反之亦然。
因此,价格降低,每个消费者就会多买一些,即价格降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作用会使消费者增加该商品的购买。另外,每一较低的价格又带来新的购买者,他们的爱好或收入不容许他们在较高价格下进行购买。
商品价格上升时,一方面消费者试图用其他物品(替代品)来替代它,减少它的购买;同时,商品价格上升时,实际收入下降,消费者自然会减少这种商品的消费。也就是说,价格上升,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作用,使消费者减少对该商品的购买。
2、钻石用处极小而价格昂贵,生命必不可少的水却非常之便宜。请用边际效用的概念加以解释。2、钻石于人的用处确实远不如水,所以,人们从水的消费中所得的总效用远远大于人们从钻石的使用中所得的总效用。但是,商品的需求价格不是由总效用而是由商品的边际效用的大小来决定,即有 决定。
虽然人们从水的消费中所得的总效用很大,但是由于世界上水的数量很大,因此水的边际效用很小,人们只愿意付非常低的价格。相反,钻石的用途虽远不及水大,但世界上钻石数量很少,因此,其边际效用很高,价格非常高昂。
3、我国许多大城市,由于水源不足,自来水供应紧张,请根据边际效用递减原理,设计一种方案供政府来缓解或消除这个问题。并请回答这种措施。
(1)对消费者剩余有何影响?(2)对生产资源的配置有何有利或不利的效应?
(3)对于城市居民的收入分配有何影响?能否有什么补救的办法?
4、消费品的边际替代率(MRS)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它通常是递减的(其理论基础是什么)?
3、可用提高自来水的使用价格来缓解或消除这个问题。自来水的价格提高,一方面,用户会减少(节约)用水;另一方面,可扩大自来水的生产或供给。这样,自来水供应紧张的局面也许可以得到缓解或消除。
(1)采用这一措施,会使得用户消费者剩余减少。
在下图中,横轴代表自来水的数量,纵轴代表自来水的价格。直线d代表自来水的需求曲线。当自来水价格从 提高到 时,用户对自来水的需求量从 下降到 。于是,消费者剩余从 减少为
(2)对生产资源配置的有利效应是节约了用水,可使之用于人们更需要的用途上,从而使水资源得到更合理、更有效的使用。但这样做,也许会造成其他资源的浪费。比方说,工厂里本来用水来冷却物体,现在要改用电来冷却,增加了对电和有关装置的需求。如果自来水价格提高过度,必然会带来更多其他资源的额消耗。这是不利的一面。
(3)如果城市居民收入不变,自来水的价格提高无疑是降低了居民的收入。补救的办法,也许是给居民增加货币工资或予以价格补贴。
4、 ,它表示为得到一单位X商品,必须放弃的Y商品量( ,它表示为得到一单位Y,必须放弃的X的量)。
因为随着X商品数量的一单位一单位地增加,增加的每一单位X的效用(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假定Y的边际效用不变,为保持总效用不变,每单位X商品替代的Y商品的量也不断减少的。而实际上,如果所消费的Y商品量减少,其边际效用会递增,这样,每单位X商品替代的Y商品的量递减得就更快。可见, 是递减的,其根本原因在于随着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边际效用递减。
(2)该生产要素是否出现边际报酬递减?如果是,是从第几单位的可变要素投入量开始的?(2)该要素从第5单位开始出现要素边际报酬递减。
2、一个厂商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生产汽车。假设平均劳动生产率(总产出除以工人的数量)在最近几个月一直增加。这是否意味着工人工作越来越努力了?或者,这是否意味着该厂商变得更加有效率了?请加以解释。
2、这种情况并不意味着工人工作越来越努力了。因为当工人显得过少,资本显得过多,劳动使用量增加时,劳动的平均产量会增加,但这不一定是工人工作更加努力的结果,而是劳动的边际产量超过平均产量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在上图中,当 超过 时, 是上升的。当然,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撇开其他情况,例如撇开劳动和资本的使用价格及其变动,那么劳动平均产量上升,会使劳动的平均成本(即单位产品中的劳动成本或者说 )下降,并进而使产品平均成本( )下降。这显然意味着该厂商变得更加有效率了。
3、假定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有四种方法(见下表)能生产出100单位的产品:
试问:(a)哪种生产方法在技术上是无效率的?(a)方法B在技术上是无效率的,与方法A相比,它使用的资本和劳动的数量都要较方法A多,而产量相同;同样,与方法C相比,它使用劳动较多且产量相同,所以厂商不会选择这种生产方法。
(b)“方法D在技术上是最有效率的,因为它一共只耗用了90单位的资源。”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b)这种说法不对,与方法A和方法C相比,方法D耗用的资本数较高,而劳动数较少。判断技术上的效率不能以耗用资源的总数为尺度。
(c)如何判断哪种生产方法经济上是否有效?(C)要判断哪种生产方法在经济上时有效的,必须知道劳动及资本的价格,依据TC=LPL+KPK分别计算其耗用总成本,总成本最低者就是在经济上有效率的生产方法。
4、要素报酬递减规律与边际成本曲线的形状有什么样的联系?如果投入的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开始时上升,然后下降,那么短期边际成本曲线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是怎样的?如果边际产量一开始就下降,那么成本曲线又是怎样的?
4、在短期,固定要素(如资本设备)一定的情况下,可变要素投入量逐渐增加,到一定阶段,该要素(如劳动)的边际产量会出现递减现象,这就是所谓的要素报酬递减规律。当要素报酬递减时,由该要素生产的产品的边际成本就会上升,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之所以会先出现下降再上升的U型,就是生产要素报酬(边际产量)先递增再递减的结果。
     如果投入的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开始时上升,然后下降,则短期边际成本和短期平均成本都会先降后升;如果边际产量一开始时就下降,那么短期边际成本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一开始就向右上倾斜(即上升)。
5、某河附件有两座工厂,每天分别向何种排放300及250单位的污水。为了保护环境,政府采取措施将污水排放总量限制在200单位。如果每个工厂允许排放100单位污水,A、B工厂的边际成本分别为40美元和20美元,试问这是不是将污水排放量限制在200单位并使所费成本最小的方法?
5、 为了考察这是不是使所费成本最小的方法,我们必须考察厂商的边际成本。在分别排放100单位后,A工厂减少污水排放量的MC=40美元,而B工厂的MC=20美元,这就是说,以已经排放100单位为基点,B工厂再增加排放1单位污水会增加成本20美元,而A工厂减少排放1单位污水会减少成本40美元,这样总成本将节省20美元,以此类推,只要A工厂减少污水排放量的MC还大于B工厂的MC,那么增加B工厂的污水排放量而减少A工厂的排放量都会使总成本减少,直至A工厂和B工厂污水排放的MC相等为止。
1、为什么完全竞争中的厂商不愿意为产品做广告而花费任何金钱?
1、因为理论上完全竞争本身假定生产者和消费者具有完全的信息或知识,无需做广告。厂商做广告只会增大产品的成本,使所获利润减少甚至亏损。完全竞争厂商仅是价格的接受者,他能按市场决定的价格卖出他愿意出卖的任何数量的产品,故厂商不愿做广告。
2、、为什么利润极大化原则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可表达为 ?
2、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每个厂商按照市场决定的价格能卖出愿意出卖的任何数量的产品,故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即不管产销量如何变动,单位产品的价格始终不变,因此MR(每增加一单位商品的销售量所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量)恒等于固定不变的出售价格(P),由于利润极大化原则是MC=MR,而在此是MR=P,所以利润极大化原则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可表达为MC=P。
3、“虽然很高的固定成本会是厂商亏损的原因,但永远不会是厂商关门的原因。”你同意这一说法吗?
3、同意。在短期,不管固定成本有多高,只要销售收益能补偿可变成本,厂商总可以营业。在长期,一切成本都是可变的,就不存在固定成本高不高的问题了。因此,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高固定成本不是厂商关门的原因。
4、为什么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和横轴平行的线,而行业需求曲线是一条自左向右下倾斜的曲线?为什么厂商和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都会是一条向右上倾斜的曲线?行业长期供给曲线是否也一定是向右上倾斜的?
4、由于完全竞争条件下,每个厂商可以按照市场决定的价格销售任何数量的商品,因此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它和横轴之间的距离等于商品的售价。而行业需求曲线是由所有消费该商品的个人需求曲线加总而成,当商品的价格上升时,需求量会减少;当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会增加,故行业需求曲线是一条自左向右下倾斜的曲线。
厂商短期供给曲线是由MC曲线位于AVC曲线以上的部分MC曲线表示的。厂商供给曲线表达的是,在不同的销售价格水平上厂商愿意生产和销售的产量。根据P=MC的原则,供给曲线在此表达的启示也就是在不同的边际成本水平上厂商愿意生产并出售的商品量。如上所述,由于AVC曲线以上的那段MC曲线是向右上倾斜的,因此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倾斜的曲线。行业供给曲线是由行业内各个厂商的供给曲线水平加总而成,故也是一条向右上倾斜的曲线。
行业长期供给曲线不一定是向右上倾斜的曲线,根据成本不变、递增、递减不同、长期供给曲线可以为水平、向右上倾斜和向下倾斜的三种不同的形状。
5、什么叫完全垄断?产生垄断的原因有哪些?     
5、完全垄断也可称纯粹垄断,指一个企业对市场提供所有产品,因而对市场有完全影响的市场结构。在这样的市场结构中,竞争关系完全不存在,垄断企业对产品价格有完全控制权。事实上,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多见。
垄断产生的原因大致有三类:①政府造成。这类垄断也称法定垄断,即法律垄断地位,如专利权,烟草买卖等。②资源控制,即由于对全部或大部分某资源的所有权控制而形成的对产品经营的垄断。③自然垄断,指由于规模经济需要而形成的垄断,如一些行业(如自来水、煤气的供应)的特点决定由一家企业经营可达到规模经济,即以最低长期平均成本进行生产。
6、成为垄断者的厂商可以任意定价,这种说法对吗?
6、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从理论上讲,垄断者是价格的制定者,其产品没有替代品,其他厂商无法进入垄断行业,厂商是产品的唯一卖者。然而在实际上,如果垄断厂商定价过高,购买量就会下降;其他厂商如看到有丰厚的利润会眼红,尽管没有替代品,但相似的替代品总是会生产的,因而垄断厂商如果定价过高,会使自己的产品失去销路,市场被相似替代品夺走;国家也会对垄断厂商的定价加以控制,有些国家通过制定反垄断法。规定最高限价,还可以征税等办法加以控制。
1、简述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
1、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的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在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假设资源充分利用的前提下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前提下如何充分利用。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2、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能否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加以区别?
2、不能。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这包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这包面粉为家庭主妇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是面包店卖给消费者,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面包在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时,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能否说某公司生产的汽车多卖掉一些时比少卖掉一些时GDP增加要多些?
3、不能。该公司对GDP创造的作用表现是看它在某年生产了多少汽车,而不是卖掉了多少汽车。多卖掉一些汽车还是小卖掉一些汽车,只会使村后投资多一些还是少一些,而不会使得GDP发生变化。
4、假如某人不出租他的房子而是自己使用,这部分房租算不算GDP?
4、算。因为这里虽没有发生市场交换活动,但自己住自己的房子时房子也提供了效用,因而被看做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创造了价值。他的房子如果不自己住而租借出去也可以收到房租,这部分房租也应计入GDP。总之,不管房子是自己住还是出租,这部分房租都应计入国民生产总值。由于房子主人确实没有自己给自己支付房租,因此政府应通过估算该住房可得租金(如果在市场上出租)而把这种自由住房租金包括在GDP中。
5、在下列两项中每一项所发生的情况在国民收入核算中有什么区别(a)一个企业为经理买一辆小汽车以及这个企业给这位经理发一笔额外报酬让他自己买一辆小汽车。(b)你决定买本国产品消费而不是买进口货消费。
5、(a)这个企业为经理买这辆小汽车要作为投资计入GDP,而这个企业给这位经理发一笔额外报酬让他自己买这辆小汽车在国民收入核算中要作为消费计入GDP。
(2)假若一个消费者买本国生产的轿车消费,则该购买支出要计入GDP,若购买进口轿车消费,则该消费支出要作为进口从GDP中扣除。
6、为什么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从个人来说可算是投资,但在经济上不能称之为投资?
6、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而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们买了债券或股票,是一种产权转换活动,因而不属于经济意义上的投资活动,也不能计入GDP。当公司从人们手中取得了出售债券或股票的货币资金再去购买厂房或机器设备时,才是投资活动。
7、为什么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
7、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因为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倒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生活来源才给予救济。失业救济金发放则是因为人们失去了工作从而丧失了取得收入的机会才给予救济。政府转移支出和政府购买虽都属政府支出,但前者不计入GDP而后者计入GDP,因为后者发生了实在的交换活动。比方说,政府给公立学校教师发薪水是因为教师提供了教育工作的服务。
1、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都属于政府支出,为什么计算总需求时只计进政府购买而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即为什么 而不是 ?
1、政府增加转移支付,虽然对于总需求也有影响,但这种影响是通过增加人们可支配收入进而增加消费支出实现的。如果把转移支付也计入总需求,就会形成总需求计算中的重复计算。例如,政府增加10亿元转移支付,边际消费倾向假定为0.8,则会使消费增加8亿元。在此,首轮总需求增加时8亿元,而不是18亿元。如果把10亿元转移支付也看作增加的总需求,就是重复计算,一次是10亿元,一次是8亿元。
2、能否说明如果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平均消费倾向也一定递减;反之,平均消费倾向递减,边际消费倾向也一定递减?
2、 ,
假定消费函数为
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如果边际消费倾向b递减,则APC一定递减。但是不能反过来说,APC递减,MPC也一定递减,因为即使MPC(即b)不变,APC也会随着收入Y的增大而表笑(因为a是常数,Y变大时, 会越来越小,从而APC递减。)
3、有时候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断言,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给贫者,将提高总收入水平,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什么?
3、他们的理由是,富者的消费倾向较低,储蓄倾向较高,而贫者的消费倾向较高,(因为贫者收入低,为维持基本生活水平,他们的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重必然大于富者),因而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给贫者,可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总消费支出水平,于是总收入水平随之提高。
4、什么叫消费倾向?能否说明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一般是大于零而是小于1?
4、消费倾向就是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又称为消费函数。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考察,一是消费支出变动量和收入变动量之间的关系,这就是边际消费倾向( ),二是考察一定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量和该收入量的关系,这就是平均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总大于零而小于1,因为一般说来,消费者增加收入后,既不会分文消费不增加(即 ),也不会把增加的收入全用于增加消费,一般情况是一部分用于增加消费,另一部分用于增加储蓄,即 ,因此 ,所以, 。只要 不等于1或0,则 。可是,平均消费倾向就不一定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当人们收入很低时,也必须消费,那么借钱也要消费,这时,平均消费倾向就会大于1,。例如没在下图中,当人们收入低于 时,平均消费倾向就大于1。从图中可见,当收入低于 ,消费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相连与横轴所形成的夹角总大于45度,因而这时
5、有得学生问:“我难以理解宏观经济学,有时收入变化似乎引起消费变化,有时消费变化似乎引起收入变化,不知哪个对?”
5、两种说法都对。假定有消费函数 ,在此,自发消费a增加会引起消费C增加,从而使总需求(总支出)增加,进而会引起收入增加,而收入增加又会引起消费增加,即式中 增加,这就是引致消费。引致消费增加反过来又使收入进一步增加,因此,这两种说法都是正确的,说明消费支出和收入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6、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这三者对总支出的影响方式有何区别?
6、、总支出由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和净出口四部分组成。
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支出,它是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支出,再影响总支出。税收的变化与总支出的变化时反方向的。当税收增加(税率上升或者税收基数增加)时,导致人们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减少,总支出也减少。总支出的减少量数倍于税收增加量,反之亦然。这个倍数就是税收乘数。
政府购买支出直接影响总支出,两者的变化时同方向的。总支出的变化量也数倍于政府购买变化量,这个倍数就是政府购买乘数。
政府转移支付对总支出的影响方式类似于税收,是间接影响总支出,也是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支出及总支出并且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和税收乘数的绝对值是一样大的。但与税收不同的是,政府转移支付的变化时政府购买总支出同方向变化的,但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小于政府购买乘数。
上述三个变量(税收、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都是政府可以控制的变量,控制这些变量的政策称为财政政策。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来调控经济运行。
例如,增加1美元的政府支出,一上来就使得总需求增加1美元,因为政府购买直接就是对最终产品的需求。可是增加2美元的转移支付和减少1美元的税收时,只是使人们可支配收入增加1美元,若边际消费倾向是0.8,则消费支出只增加0.8美元,这0.8美元才是增加1美元转移支付和减税1美元对最终产品需求的第一轮增加,这一区别使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税收乘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使政府购买乘数的绝对值大于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和税收乘数。
1、高价格和通货膨胀的区别是什么?
1、把一定时期各种商品的价格与商品的交易量相乘后相加,可得到某一时期的价格总额。选一个时期为基期,购买同等量商品的本期价格总额除以基期价格就得到本期的一个价格指数,这个价格指数反映了本期经济的物价总水平或一般物价水平。因此,一般物价水平的高低衡量一定数量的商品购买所需支付的数量多少的指标。通货膨胀是价格水平的增长率,它衡量的是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一般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因而,通货膨胀率的高低是反映价格水平变动幅度大小的指标。
2、通货膨胀是否意味着不同商品的价格按相同的比例上升?
2、否。通货膨胀衡量的是平均价格水平的走向,如果说某国或某地区在某一时期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上升了10%,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商品的价格都同样上升了10%,而知识平均价格水平上升了10%。这一“平均”指的是各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加权平均”,而非简单的“算术平均”。
3、如果你的房东说:“工资、公用事业及别的费用都涨了,我也只能提你的房租。”这属于需求拉上还是成不推进的通货膨胀?如果店主说:“可以提价,别愁卖不了,店门口排队等着争购的多着呢!”这又属于什么类型的通货膨胀?
3、理论上,把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供给方成本的提高而引起的物价普遍上涨,归属于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而把由于总需求超过总供给而引起的通货膨胀归属于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这样,问题中的前一问题就应是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后一问题则属于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以美国经济在60和70年代所出现的通货膨胀为例,可以更清楚地看出两种类型的通货膨胀。在1963-1969年,美国的财政政策高度扩张,同时伴之以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结果,由于经济政策所刺激的总需求带动了物价水平的上涨。在1973年和1979年,价格水平上涨的原因却是来自于供给方面的冲击,石油价格的上涨,因而前者属需求拉上的,后者属成本推动的。
4、工资上涨会导致消费增加,试问工资推动型通货膨胀可否也看做是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4、不可。工资推动型通货膨胀属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因为工资是产品生产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工资上涨虽然会使消费增加,并引起总需求增加,但总需求增加并不会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引起通货膨胀。按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的定义,需求拉动型是由于需求增长过度,超过了产量增长速度而引起的通胀。在工资上升从而消费需求上升并进而推动总需求水平上升时,如果经济中有大量过剩生产能力存在,并不一定引起通货膨胀,而可能主要是刺激生产,增加就业。
5、摩擦性失业是不是一种自愿性失业?为什么?
5、不是。自愿性失业是指劳动力不愿意接受线性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条件而自愿选择的失业。当工资条件发生变化时,这些人再决定是否就业。摩擦性失业并不具有自愿性。它是因为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或因经济变动过程中工作转换而产生的失业。它被看做是一种求职性失业,即一方面存在职位空缺;另一方面存在着与此数量对应的寻找工作的失业者。这是因为劳动力市场的信息具有不完备性,厂商找到所需要的雇员和失业者找到合适的工作都需要花一定的时间。产业结构的调整也会相应引起劳动力在各行业间的调整,通常由于流动成本、职业技能、个人特长或居住地区等原因的存在,会造成劳动者暂时找不到工作的失业。摩擦性失业任何时期都存在,并随着经济结构变化的加快而逐渐增大。
6、能不能说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工作了才是充分就业?
6、不能。因为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100%的就业,因为即使有足够的职位空缺,失业率也不会等于零,经济中仍然会存在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在一个日新月异的经济中,永远会存在职业流动和行业的结构性兴衰,所以,总有少部分人处于失业状态。因而充分就业不可能做到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工作。有些经济学家认为如果职位空缺总额恰好等于寻业人员的总额,也就是需求不足型失业等于零的话,经济就实现了充分就业。还有经济学家认为,如果再要提高就业率,必须以通货膨胀为代价的话,那么经济就实现了充分就业。
7、什么事菲利普斯曲线?
7、菲利普斯曲线是西方经济学家用来描述失业率与货币的变动率之间关系的曲线。1958年,当时在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工作的新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普斯通过整理1861-1957年近一个世纪的统计资料,发现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一种负相关关系,这种关系可用曲线形式表现出来。在一个坐标图形上,如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货币工资变动率,则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大体上可呈现为一条负向斜率的曲线,英国经济学家李普塞的解释是:货币工资变动率是劳动市场超额需求程度的函数,劳动市场上失业率越低,即劳动市场上有超额需求,雇主间竞争会驱使货币工资率上升,反之,失业率越高,劳动市场上越是供过于求,货币工资上升就越少。
菲利普斯曲线本来只描述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率变动之间的关系,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工资是产品成本主要构成部分,从而对产品价格有决定性影响,因此,他们把菲利普斯曲线描述的那种关系延伸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替代关系:失业率高,通胀率就低;失业率低,通胀率就高,并认为两者之间这种替代关系可为政府进行总需求管理提供一份可供选择的菜单,即通胀率或失业率太高时,可以用提高失业率的紧缩或提高通胀率的扩张政策锴降低通胀率或降低失业率,以免经济过分波动。
8、什么是自然失业率?哪些因素影响自然失业率的高低?
8、对于什么是自然失业率,西方经济学家有着一些不同的说法。通常认为,自然失业率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的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发挥作用时会有的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这时只存在,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当实际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时,就算实现了充分就业,因此,自然失业率又称为充分就业失业率。
生产力的发展,技术进步以及制度因素是决定自然失业率以及引起自然失业率变化的主要因素。具体包括:(1)劳动力结构的变化。一般说来,青年与妇女的自然失业率高,从而这些人在劳动力中的所占比重上升时会导致自然失业率上升。(2)政府政策的影响。例如,失业的救济制度可能会使一些人宁愿失业与不愿去从事工资低、条件差的职业,这就会使自然失业率上升,同时也会加强用机器取代工人的趋势。(3)技术进步因素。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必然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尤其会使一些文化技术水平低的个人不断被淘汰。(4)劳动市场组织状况,如劳动供求信息状况,职业介绍与指导状况等都会影响自然失业率变化。(5)劳动市场或行业差别性的增大会提高自然失业率,包括厂商、行业和地区的兴衰,劳动这需要时间来适应形势变化,这些都会影响自然失业率变化。
9、政府大力削减用于培训工人的资金,对自然失业率会有何影响?
9、政府削减培训失业工人的资金,会提高自然失业率,因为这会消弱个人再就业的能力。当结构性失业发生时,失业者难以迅速在新的工作岗位上重新就业。
1、在哈罗模型中,均衡增长率实际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含义是什么?三者不相等时社会经济将出现什么情况?
1、均衡增长率、实际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是哈罗德长模型中研究经济实现充分就业下的均衡增长所必需的条件时区分三种不同的经济增长率概念。
均衡增长率,也称为有保证的增长率( ),是指在储蓄率s和资本产出比v为既定的条件下,为使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所需要的产出增长率。 是由储蓄和厂商合意的资本-产出比率决定的,
实际增长率G,是指实际上实现了的产出增长率,它取决于有效需求的大小,即一定资本产出比率下社会实际储蓄率。
2、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什么?
2、对于经济增长的源泉或者说因素,经济学家有不少研究和说法。美国经济学家丹尼逊把经济增长因素分为两大类:生产要素投入量和生产要素生产率。要素投入指劳动、资本和土地。其中劳动和资本是可变的。关于要素生产率,用单位投入的产出量来衡量,它主要取决于资源配置状况、规模经济状况和知识进展。具体来说可分为七个方面:(1)就业者人数和他们的年龄构成;(2)工作时数;(3)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4)资本存量规模;(5)资源配置状况;(6)规模的节约;(7)知识进展。
3、什么叫总要素生产率?它和劳动生产率有没有区别?
3、总要素生产率指全部投入要素的生产率的总和,或者说每一总和单位投入的产出量,这种总和单位不仅要将劳动,还要将资本、能源、材料等都计入投入,而劳动生产率则指单位劳动(每小时劳动)的产出量。经济的增长,一方面是投入要素数量增加的结果;另一方面是这些投入的生产率提高的结果,就是说,经济的增长(产出的增长)一方面是由于投入了更多的资本和劳动等要素,另一方面是每单位投入能生产出更多的产品。
4、试说明下列因素如何会提高或降低平均劳动生产率:
(1)教育制度改革的成功;(2)新工人进入经济;(3)提前退休;(4)在萧条时期的失业率提高。
4、(1)教育制度改革的成功显然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因为一个更先进的教育制度有助于提高劳动力素质;
(2)新工人进入经济会降低平均劳动生产率,因为新工人一般还没有掌握各种生产技能,这些技能要靠经验积累才能获得。
(3)提前退休一般有利于提高平均劳动生产率,因为年纪很大的工人生产率也常常较低,因为他们掌握的技能很可能已经过时,而年纪又不允许他们迅速及时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并且身体健康方面也常常存在问题。因此,到一定年纪及时让他们退休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4)在萧条时期失业率提高会降低劳动生产率,因为在失业期间,工人们不能持续工作,从而工作经验不会连续地积累,他们的工作技能也许会萎缩。
5、对经济波动的根源有哪些不同的解释?关于经济波动性质的观点和关于政府作用和观点之间是什么关系?
5、对经济波动(也常叫做经济周期)主要有四种不同的解释:
传统的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中存在引起波动的内在力量,就是说,波动根源于经济结构本身。即波动的根源是内生的,因而经济的上升和下降在很大程度上可被预测,从而政府的政策在减轻这种波动方面可以起作用。乘数-加速数模型就是这种传统的理论。
实际(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认为波动时对经济的外部冲击的结果,这种冲击是随机的和未预测到的,如果某种重要的投入(如石油)的价格变动,自然灾害以及特别是技术冲击(如新发明),这些冲击来自经济外部,是外生事件,因而都在政策制定者的控制之外,经济(市场)可有效地适应这些冲击。
6、乘数原理和加速数原理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6、在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乘数原理考察投资的变动对收入水平的影响程度。投资乘数指投资支出的变化与其带来的收入变化的比率。投资乘数的大小与消费增量在收入中的比例(即边际消费倾向)有关。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投资引起的连锁反应越大,收入增加的越多,乘数就越大。同样,投资支出的减少,会引起收入的数倍减少。
加速原理考察收入或消费需求的变动反过来又怎样影响投资的变动。其内容是:收入的增加会引起对消费品需求的增加,而消费品要靠资本品生产出来,因而消费增加又会引起对资本品需求的增加,从而必将引起投资的增加。生产一定数量产品需要的资本越多,即资本-产出比率越高,则收入变动对投资变动影响越大,因此,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的资本-产出比率被称为加速系数。同样,加速作用是双向的。
来自群组: 富士康智悲勇放生小组
公益QQ群:深圳富士康放生组35510697,welcome to join.挽救生命施行大爱/每周放生.深圳龙华周边坂田民治梅林观澜Act
龙华富士康旅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深圳户外

关注微信|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富康人生活网 ( 粤ICP备2020122794号-3 )

GMT+8, 24-12-22 14:41 , Processed in 2.999321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