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新区不断以不同凡响的动静吸引着人们的视线: 从11月10日APEC会议领导人集体着“新中装”出镜,来自大浪时尚创意城的两位女设计师引发媒体关注,到12月2日,由大浪时尚创意城联手ELITEWORLD集团再次举办“第31届ELITE世界精英模特大赛全球总决赛”引发全球关注。 从10月22日龙华新区位于白石龙地铁站附近一块面积4.66万平方米的居住用地拍出46.8亿元天价,创出深圳居住用地楼面地价的历史新高,到本月在“深圳北站商务中心区”的规划圈内,首幅红山站东侧11万平方米的低密度商业综合体用地即将开拍。 从4月1日梅观高速取消收费开始市政化改造,到新彩隧道开通、坂银隧道开建。 从9月全区4所新校和两所改扩建学校正式开始招生,到10月份全部工期只用了232天的德政路建成通车。 从九方、星河COCOCity、缤果空间、9号仓奥特莱斯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在民治扎堆集结,到年底前全区有不少于10个类似的商业综合体次第开业。 龙华新区承担市委市政府赋予的建设“两区一城”的重要使命。面对建区之初“产业大而不强、一业独大、一企独大”、“新区旧城、全区可供建设用地不足3平方公里”等现实制约,市委书记王荣寄望新区“以高水平规划引领城市现代化、以精细化管理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成为深圳“又一个更现代化的中心城区”。市长许勤指示新区要从战略高度认识所承担的历史使命,为全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探出一条新路子,为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提供新鲜经验,为体制机制创新提供具有价值的成果。 今年,是龙华新区建区三周年的时间节点。结合“两区一城”的使命和市领导的具体要求,建区首年,龙华新区就创新思路,“三规合一”编制出了新区发展综合规划,提出了“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九年新跨越”的发展步骤。如果说“一年一变样”是为了“尽快让新区居民感受成立新区的好处”,那么,“三年大变样”就是要“用发展的实绩证明市委市政府成立新区的决策是正确的”。在接下来的6年时间,龙华新区将瞄着“现代化国际化”的更高目标,走向“九年新跨越”的节点。 龙华新区向市民、向市委市政府交出了三年大考的试卷,这是一份刻画在大地上也刻画在心田里的试卷。透过这份试卷,我们更关心的问题是:“三年大变样”是怎样实现的?从今天起,本报推出“龙华新区转型发展纪实”系列报道,向读者展示龙华新区迈向“两区一城”目标的坚实足迹。 国际视野 精准解读“两区一城”战略定位 龙华新区作为深圳最年轻的新区,被市委市政府赋予“两区一城”的战略定位,即“加快转型升级典范区、特区一体化示范区和现代化国际化中轴新城”。从这个定位上讲,转型升级是发展路径,特区一体化是发展契机,而“现代化国际化中轴新城”才是最终的发展目标。然而,“现代化国际化”是什么样子?这是龙华新区建区后必须首先直面的课题。 现代化国际化不是因循原特区内的发展路径,而是瞄准国际最先进城市的发展目标,通过转型发展,实现弯道超车。新区党工委书记姜建军明确提出:“转型发展是建设‘两区一城’的根本路径。”他把转型发展解读为“产业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人的转型”四项内容,规划出“以市场化为方向、以法治化为保障、以国际化为标杆、以高端化为引领、以精细化为标准”的转型发展全新路径。 国际化视野、现代化目标渗透到新区每项规划、每项建设项目中。 根据国际国内先进城市的发展经验,姜建军提出“要将新区主要交通干道都打造成产业走廊”,在这个思路指导下,新区在“一中轴九片区”城市布局的基础上,规划出构建“三廊九园”的产业格局。“三廊”,即在东部,抓住梅观高速公路市政化改造和二线关撤关的机遇,加快整合、释放沿线资源,巩固和提升超级企业走廊的地位;在西部,整合北站商务区、大浪时尚创意城、九龙山科技园、福民低碳产业园、观澜富士康园区等优势资源,沿新区大道、福龙路、深华-龙观快速路一带,打造新区西部产业大走廊;做实中轴线,沿地铁4、6号线、现代有轨电车以及观澜河两岸,打造都市商业风景线和生态文化走廊。“九园”,即沿三条产业走廊,重点布局九大功能各异、优势互补的产业园区,即北站商务核心区、清湖转型升级示范园、大浪时尚创意城、龙华商业中心、龙华汽车产业城、观澜战略性新兴产业园、九龙山科技园、福民低碳产业园、观澜文化产业园。 新区管委会主任王立新形象地提出对新区城市面貌的要求:“让人一出梅林关,就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在新区以“一中轴九片区”为核心的综合规划中,一中轴包括了“一路一轨一河一山”,一山是建设大脑壳山森林公园,一河是观澜河“一河两岸”的建设规划。在新区领导的心目中,要学习香港,将大脑壳山森林公园打造成深圳的“太平山”;学习韩国首尔,将观澜河建设成深圳的“清溪川”。 在深圳北站商务中心的规划中,姜建军多次强调:“要为未来留精品,不为未来留垃圾,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国际化、现代化的总要求,打造出一个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深圳北站商务中心区”。王立新更是具体提出“要将水概念引入深圳北站商务中心区规划”的设想。目前,一个“山城水相融、立体式开发、人性化设计”的深圳北站商务中心区规划已正式出台,开发建设全面启动。 项目管理 将综合规划一笔一画刻在大地上 纸上绘图易,地上刻画难。 今年10月下旬,跨区贯通大浪、石岩两个办事处,服务大浪时尚创意城片区30多万人口、400多家企业的德政路如期开通,龙华新区兑现了“德政路2014年年底前开通”的政府承诺,这项搁置多年的道路工程全部工期只用了232天;今年9月1日,龙华新区年初向居民承诺的4所新建学校全部如期开学,加上两所完成改扩建的学校,全区新增学位11500个,占全市新增学位的三分之一强。 人们注意到,龙华新区每年都会有一系列郑重而公开的政府承诺,每项承诺都深切关系民生,凝聚着浓浓的民意期盼,其中的许多项承诺都是为了解决困挠民生、历时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包括建学校、扩医院,打通断头路、整治内涝点等等。如打通断头七年的梅龙路,又如让市民在期盼了许多年的梅观高速取消收费、进行市政化改造等等。 或许多数人没有注意到,这些刻画在大地上的变化并不是信手“随笔”,而是精心绘制的整幅画卷的分步实施,这幅画卷就是新区围绕“两区一城”的目标而编制的精细化法定蓝图。 综合规划出台后,龙华新区每年都依据规划确立年度目标,将年度规划分解成上百项重大项目和上百件民生工程,明确时间表和责任部门,通过媒体向公众公布,全程接受公众监督,并有监察部门定期组织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市民代表进行进度巡查,进度延缓责任单位将被问责。这种政府工作项目化管理的制度创新是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模式现代化的有益探索,成效显著。 新区成立后,每年都会推出上百件民生实事,这些民生工程项目不是“政府配餐”,而是“百姓点菜”。新区通过网络等媒体广泛征询民意,由民意确定项目,选择原则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投资较少、一年能见成效”,目的是“让新区居民尽快感受成立新区的好处。”3年来,已累计推出341项民生实事,今年106件民生实事总投资达33亿元。除此之外,新区今年还推出了117项重大项目,涉及总投资803亿元,其中年度投资96亿元。对于这些民生项目和重大项目,除了网上公布牵头领导、责任部门、进度安排,接受群众适时监督外,新区还配备了专门的督查机构,比如,重大项目由新区发展和财政局每月6日汇报进度接受督查,民生项目由综合办督查室按期跟踪督办,其中还有筛选出的96个百姓关注的重点项目由纪检部门配合督办。 在今年1月10日召开的新区党工委工作会议上,新区党工委书记姜建军在报告中首次提出了打造“十个龙华”的概念。他强调,在新的一年,新区各级、各部门必须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促进转型发展”主题,始终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产业转型,打造实力龙华、质量龙华、创新龙华;推动城市转型,打造品位龙华、畅通龙华、美丽龙华;推动社会和人的转型,打造幸福龙华、平安龙华、活力龙华、人文龙华。“十个龙华”是对新区综合规划的更精细描述,但却不是纸上概念,而是分解为数百项具体项目,按照“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九年新跨越”的既定步骤,分章节分年度有序推进。 创新破题 用变革精神打通发展“肠梗阻” 纸上蓝图是呕心沥血的民意结晶,地上刻画却不断会有坚硬的碰撞,这是对决策智慧的最大考验。 龙华新区三年来完成的许多重大项目都是在成立新区前就立项的,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无法推进,最典型的就是梅观高速的取消收费。作为全国首条运营期内由政府回购取消收费的高速公路,龙华新区以区级财政全额出资回购,既是一种责任担当,也是一项创新之举。根据有关方面测算,梅观高速进行市政化改造释放出的土地价值和沿途因为市政化改造而实现的土地升值总值可达580亿元。 大浪时尚创意城是龙华新区精心打造的一个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聚集了深圳市80多家品牌企业,但长期以来就是一个交通盲区,虽有机荷、龙大两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但这个片区没有与高速路的接驳口,成为大浪时尚创意城未来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横跨宝安龙华两区、贯通大浪石岩、接驳龙大机荷两条高速公路的德政路立项多年,但因工程涉及多个路门,一直进展缓慢。按通常规划,一般要有一个上级单位协调各方组织施工,但龙华新区主动担责,经市有关单位授权,成为项目组织建设方。新区创新项目管理模式,委托深高速代建,先行垫资、先行开工。项目于今年2月10日开工建设,9月30日完成全部施工任务,建设工期只用了232天,兑现了“一年开通”的政府承诺。 作为原特区外地区,龙华片区民生问题欠账过多,采用传统的工作思路无法在短期内补齐短板,所以必须改革,用制度创新破解城市发展和服务民生中的一系列难题。 一系列制度创新在龙华新区全面铺开。 审批效率低、进度慢是政府投资项目推进乏力的症结之一。新区按照“建审分离、分级管理、缩短链条、并联审批”的总体思路,开展政府投资项目审批“零时限”改革。目前,大型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已由300多个工作日压缩至100个工作日以内。受益于这项改革,新区去年底至今陆续有6批150多项政府投资项目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涉及总投资近200亿元。 征地拆迁是城市更新项目中最重要的“肠梗阻”,新区创新制定“双90%”实施体系。对于满足“双90%”条件,即完成拆除用地面积占总用地面积90%以上,完成拆除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90%以上的,在规划道路及公共设施范围内存在搬迁补偿困难的项目,可以按规定由政府开展征收补偿工作,解决拆迁难题。同时出台非农建设用地后续管理办法,缓解土地确权压力。 作为一个年轻的新区,龙华新区建成区密度几近饱和,可供建设用地不足2平方公里,不加快城市更新的速度,不可能再生出发展空间。受益于城市更新改革措施,今年3月,龙华新区建区以来举办的第二届投资环境推介会上,万科、星河、中航、金地、保利等十大地产巨头齐聚龙华,与龙华新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推介会上,意向投资额突破了2000亿元人民币,其中涉及城市更新项目的投资额占到了50%以上。 今年年初,龙华新区召开改革创新工作会议,8大类26项改革被确立为本年度重点突破和有序推进的项目,涉及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时限、社区股份公司改革、社会组织培育、国际化社区建设、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建设市场化运作、社会融合龙华模式探索等各个领域。 在三年的节点上盘点龙华新区,还有多重利好值得期待: 深圳北站商务中心开发建设全面启动,规划引进20~30家大型总部企业及上市公司,以总部经济基地集聚大量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带动区域产业、金融、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综合商业等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发展。规划就业岗位规模约25万个,规划居住人口规模约11万人。未来,深圳将有大量白领和企业高管在龙华上班、居住,龙华将成为深圳白领、高端消费人群最集中、最具潜力的区域之一。 梅观高速市政化改造方案即将出台,龙华新区的空间布局、产业布局将会有更大变化。 广深港高铁全面开通后,深圳北站将具有口岸功能,预计高铁地铁年客流量将高达7000万人次,龙华新区的国际国内辐射功能将日益释放。 已经发生和即将发生的一系列故事让我们有充分的信心期待龙华新区“两区一城”的未来图景,从“三年大变样”的节点再出发,龙华新区将迈向以现代化国际化为目标的“九年新跨越”。 |
关注微信|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富康人生活网 ( 粤ICP备2020122794号-3 )
GMT+8, 25-1-15 13:43 , Processed in 0.07106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